紫砂器

 

(一)、唐羽对壶友的三点承诺:

1、绝对不经销仿品以替代真品,假一罚十,保证壶的真实可靠;

 2、为解决壶友玩壶升级的问题,只要是唐羽出去的紫砂壶,没损坏的话,您都可以拿回来换相同价值的茶叶或茶具,养得好的紫砂壶,另给予奖励;

 3、可以为您代养紫砂壶。

 

(二)、紫砂泥:是一种含铁质与云母比较多的双气孔结构的矿料。收藏名壶是人们精神享受上的一种乐趣。紫砂壶,特别是名壶身价与日俱增,按几何级翻番,紫砂壶的故乡宜兴。五六十年代,顾景舟的紫砂壶每只价在10元以内,去年顾景舟的一套壶在嘉德拍卖的价格超过了人民币2000万。

 

(三)、 怎样选用紫砂壶呢?

 

1)、购置新壶,壶的造形与外观要美,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为佳。

2)、壶的质地、胎骨要坚实,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拨壶盖,以判断壶是否有裂缝及烧制温度的高低,声音清脆悦耳者适合泡清香型茶,浑浊者泡重发酵茶。

3)、选壶时应首先闻闻壶内有无怪味,一般新壶可略带一点土气味,但可选用。若火烧味,油沫味或人工着色的怪味则不可取。

4)、壶的精密度要好,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蕴味。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

5)、壶的出水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滚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

6)、壶把的力度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则不佳。

7)、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为佳,紫砂壶泡茶,一般是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底者较宜泡重滋味的,如乌龙、铁观音等。

 

(四)、紫砂壶造形及鉴定标准

 

1)、几何型:俗称为光货,光货的设计制作是最能鉴别功力的,光货是指整个图形中不同形体部位要求是每个过程都要做到有骨有肉,骨肉亭均,都要有自己的特质、性格和规范,这些明确要求就要看简单的线形,比较丰富的内容,供人们审视功力优劣。审美情趣因人而异,功力优劣难以强求一致,但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应该做到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在变化中求统一,如传统的掇球,竹鼓壶、汉君壶、合盘壶、四方壶、提璧壶、洋桶等等。

2)、自然型的茶具比较直接摸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形的基本形态,行话称为“花货”。在这一类作品中摸拟客观形象时,又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梅段壶,另一种是几何类,在壶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手法的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如常青壶、报春壶、梅型壶、竹节壶等等。按紫砂茶壶具特有的形式美加以整理,通常说是变型处理。

3)、筋纹型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型体处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菱花式壶,第二种是菊或瓜果类式的纹样制作的壶,第三种是第二种的变态,筋纹与筋纹之间呈凹进的元线条状。

 

(五)、鉴定紫砂壶优劣标准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要素):

 

1)、“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体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的意味。“气”即气质,壶艺所有内涵的本质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底、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以上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完美的好作品。

2)、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相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六)、什么是正宗紫砂?

 

  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份,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壶的造型、工艺技巧、以及装饰手段、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都需要你细细研读。欣赏紫砂亦浅、亦深、亦玄、亦神,关健在于你如何进入赏壶之门,来加以体会。

  紫砂壶历来多分成四个档次:日用品壶(即大路货)、工艺品壶(即细货)、特艺品(即名人名家的作品)、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的作品)。用五字法来概括:即,“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于艺术标准,后一个字为功标准。“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技法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紫砂泥的特殊优越性能,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多有,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的关健不在于氧化铁,而在于紫砂的“砂”字。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由于原材料的不同,由此带来的功能效用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应该是紫砂泥质的优劣。

  “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的各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样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即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笔者认为古拙最佳,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该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紫砂壶的造形全凭感觉,制壶的讲等样,等势,按造形学讲就是“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上的感觉全凭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工”: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而紫砂壶的造形技法与国画之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如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原素,在此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念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合格紫砂壶。按照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特殊要求,壶嘴与扳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以上这些都属于手工的要求。 

  “款”:款即是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有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优劣,壶的制作者、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紫砂壶面上题词内容,镌刻的书画内涵和印款。紫的装饰艺术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传统的“诗、书、画、印”四化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了看泥色、造形、制作的功夫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等方面。所以一把紫砂壶的欣赏能带给人们更多更美的享受。 

  “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的新品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制作艺人只讲究造形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此砂壶功能的发挥,有些紫砂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了,所以千万不要忽视紫砂壶的功能美。

 

(七)紫砂壶的功能美有那些表现呢?

 

a。容量适度。b。高矮得当。c。口盖得严紧。d 出水要流畅。按目前大多饮茶者的习惯而言,一般容量最好在200-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在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劳。故称为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易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壶口溢出,壶嘴出水也很关健,凡此种种都属于功能美的标准。

 (八)如何养好一把紫砂壶?

1)、把壶里外清理干净,如小的粘接颗粒,杂质等,有的壶如有过抛光或用手把玩后的油渍,则可以用牙刷蘸点无太多异味的牙膏(如中华,白玉)刷一下。在此基础上,找一个无异味的锅子或大盆子,注入清水(能把壶盖住),放一把味重的茶叶煮一下(壶盖要揭开,免得翻滚时不慎损坏。煮的时间在二十来分钟就可以了。)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后即可使用。  除新壶的泥巴味和烧制火气,除污。

2)、新壶新泡:每种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壶冲泡。新壶初泡的前个把月,您可以在泡茶后,不把茶叶淘出来,依旧注水,放置一个对时后再把壶洗干净,用茶巾轻轻擦拭干,把壶盖揭开,置阴凉处让其自然阴干,然后再泡茶。 时间长了后,就无须如此了。

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泡完茶后,将茶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

4)、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5)、把茶渣摆存在壶内来养壶,这种方法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内易发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能吸附热香茶味,所以残渣剩味实无益于紫砂壶。

6)、壶在使用时应做到经常擦试,并应不断用手抚摸,久后不仅手感舒服,而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自然光泽,浑朴润雅,更能耐人寻味。

7)、在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可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试,然后放于干燥通风又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你自然会与这把壶发生较深厚的感情。

8)、壶好不好养,最主要的原因应在用料的好坏,烧成温度的高低,器形的大小与款式等。壶养得好不好?首先要看是不是能很好的体现茶性,如一把新壶,因其火气与泥味,要吃掉很多茶,在第四泡左右就感觉茶味欠缺,口里有似乎要起泡的意思,养的时间长的壶却能更好的体现茶香茶味,当然养壶的方法要正确。其次才是其温润和哑的光泽等。养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让壶运动的过程,您可以把其理解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紫砂壶用来泡茶好的原因,就是因其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强,能淋漓尽致的体现茶香茶味。所谓“香不涣散,味不耽搁”。茶文化的载体是文人。紫砂因其质朴,因其铅华洗净后的美丽,因其与文人的天作之合,而深得茶人的青睐。

 

6、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

  陶刻则是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紫砂陶特有的雕刻装饰工艺。

1)、陶刻的源起紫砂陶刻装饰,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紫砂壶雕刻它与古代陶器刻文同为一个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在壶底部刻划,这只是紫砂壶雕刻的雏形,还谈不上雕刻装饰工艺。我们先从宜兴壶艺的创始人供春说起。

  供春是士人吴颐山的侍童,是时吴氏为准备三年一次的京试而寄居于金沙寺静读,而供春则服侍吴氏的起居饮食。供春闲时就观察寺僧和当地陶工制作各类器皿。据说他有一天利用一块紫砂泥捏成一个茶壶。吴氏拿供春为他所制的茶壶供其友侪观赏,大家看后颇为欣赏,也请供春为他们制壶,由此宜兴壶开始风行,且渐及全国。作为一个侍童的供春的教育水平自然不高,就连工整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或许也有困难。因此,他请求主人吴氏替他在壶底署款,而后由自己亲手刻上。壶底秀丽的楷书刻款就成为明朝宜兴壶的特徵之一。

  随著文人的参与合作,为满足自赏,继而将雕刻的部位移到壶腹,镌刻简单的铭文与诗句,以后更发展到刻画或书画同时铭刻。到十六世纪中期,名壶手时大彬在其早年仍需要求士人替他书写铭款。但很快他能自行铭款,且无需用笔墨先行书写起稿。据说在后期,时大彬更能运刀如笔。到了十九世纪初期,宜兴陶艺最重要的人物是陈鸿寿。

  陈鸿寿字曼生,生于一七六八年的乾隆时代。他是一位深受文化薰陶的学者,对古文经学有深入的研究,并精擅书法、绘画和篆刻,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他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书画,并亲手在砂壶上镌刻诗文,且多有精品。陈氏曾任宜兴县令三年之久,并致力复兴宜兴陶业。据说他曾设计十八款宜兴壶新式样,并聘请杨彭年、杨葆年、杨凤年、邵二泉、申锡及吴月亭等名家制作这些茶壶。以陈曼生的意见来说,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参与。首先由壶手捏制茶壶,待其坯胎乾至皮革硬度时,则请书画家在壶上施予绘画或书画的装饰,随后再请人在壶上刻画,完成后始进行烧窑步骤。

  因此,一件作品可能有四个印章,包括壶手的、绘画的、雕刻的和订制茶壶主人的室名。实际上,清代嘉道年间,士人与壶手通过融洽无间的合作和探索,不仅制作了精美的紫砂艺术品,也归纳出来一套独特的紫砂雕刻装饰艺术,同时也创造了紫砂陶刻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2)、陶刻的技法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及其它陶瓷刻绘。

  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诚然,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即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只是布局略有不同,要按照紫砂陶器各种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著字画雕刻。

  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刻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做到结构相称,刀法分明。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技法可分为印刻(双刀正入法)和空刻(单刀侧入法)二种。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轻刀、切刀、舞刀等各种金石用刀方法。

  印刻是先将诗词书画的底稿誊印到壶坯表面,再运刀依样雕刻,通常由一般刻工进行雕刻。空刻则须由具备多年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进行雕刻工序,或熟悉紫砂陶刻的书画家亲手雕刻,他们在确定大体轮廓安排后,用斜刀刻法以刀代笔,唯刻画精细的作品,必须注意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的气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

  空刻用刀必须胸有成竹,自由驰骋,犹如天马行空,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可粗可细,或刮或划,粗犷豪放,耐人寻味,这样才能反映出紫砂陶刻的艺术特点。至于紫砂壶的陶坯刻款则有下列四种不同类型的刻法干坯刻款: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以毛笔书绘字画墨稿,然后再用钢刀依著笔画进行雕刻。

  写泥刻款:紫砂壶的泥坯尚含有百分之二十的水份时,就以圆钝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写湿泥刻款:紫砂壶泥坯近于干硬状态时,即以锋利的钢刀进行雕刻。

 描边剔泥刻款:先以细刀描出轮廓边,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其中的部份。这样的陶刻手法能够产生特殊的装饰效果。

3)、陶刻的艺术紫砂陶刻装饰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怡然,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

   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素材。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体书法,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体不同的书法来表现于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皆有,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体现了陶刻艺术的精髓。只是,陶刻艺术不应只是把书法、绘画、金石、图腾等在紫砂器上的搬移再现,即使最成功的转移摹写也只能算是上乘的工艺装饰;不管是那一位书画名家在饰壶时,倘若不加刻意经营,只以自己习惯的内容与形式去装饰,忘却了舞台不同应各有各的深度与空间要求,就算是笔墨技法高超,也只能说是壶上留下了某某名家的墨迹,不能算是一件成功的陶刻艺术品。 

  徐秀棠大师在述及他的陶刻观时说道:「我在饰壶时要随壶撰写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和寻求逸趣横生的款识以外,还得考虑入壶、入铭、入格的画面安排。如我为吴群祥所制方正壶上题铭曰:『自成甘苦注方孤』,这里面带点哲理。

  为翻模高手乐泉生业余爱好所作自赏之壶上题铭:『乐此泉流趣亦生』之句,把很多要说的字外之言与乐泉生的名字结凑在一起。如此,陶刻艺术不仅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透过意境的追求更能体现陶刻艺术存在的价值。“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的喧染曲解,不去就事论事地理解壶与字间的内涵关联。

  总以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误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总之,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闲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赏壶,涤滤烦忧,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当能理解文人雅士对茶道的钟情、砂壶的珍爱及陶刻艺术的颂赞。


My title page contents